很少有哪個手表品牌能像Grand Seiko冠藍獅那樣擁有如此忠實的追隨者和買家。曾經這只是個小眾的日本本土品牌,然而現在它卻已聞名表圈。有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知道:"Zaratsu"代表的不是武士刀鍛造技藝,"Spring Drive"也不是春日里開車兜風,甚至他們還能如數家珍地說出那些著名的表盤設計。然而,要說真正讓GS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最大功臣,自然非Snowflake雪花面莫屬了。
雖然大多數人都很熟悉SBGA211這個型號,但真正開啟了GS狂潮的其實是初代的SBGA011。這兩款表在設計上堪稱雙胞胎,它們之間唯一明顯的區別在于標志的使用——于2005年問世的SBGA011才是初代“雪花面”,其表盤12點位標注的是"SEIKO",而"Grand Seiko"被放在了6點位處。當時的冠藍獅還沒有在國際市場立下名號,但是隨著Spring Drive技術以及擁有積雪般質感的漂亮白色表盤的毒性持續蔓延,越來越多人開始問出了同一個問題:精工和冠藍獅到底有什么區別?
直到2010年,也就是初代雪花面誕生五年后,GS才開始走向國際市場。然而,當一款價格遠超以往的精工手表出現在人們面前時,表盤上那個"SEIKO"標志著實讓人心里有點兒犯嘀咕,畢竟在廣大消費者的認知里,精工更多都是千元級的選擇。盡管存在著諸多困惑,但憑著過硬的品質,冠藍獅仍是硬趟出了一條路,并完成了自我的獨立。同年,即2017年,SBGA211以單"Grand Seiko"標志登場,徹底告別了過去"SEIKO Grand Seiko"的重疊面孔。2018年10月,GS在美國設立了分公司,正式吹響了進軍國際舞臺的號角。
盡管SBGA211雪花面腕表的表殼以Zaratsu工藝塑造出完美的手工打磨效果,內部搭載的機芯更擁有月誤差±15秒的精度,但真正令人一見傾心的,無疑還得是那面如同霜雪般無暇的表盤。這種紋理是經過細致入微的多道鍍銀和涂層工序處理后的結果。盡管是手工制作,但湊近仔細觀察,你會發現盤面紋理的錯綜復雜之程度依然令人嘆為觀止。
這種自然至上的設計語言,正是冠藍獅品牌座右銘“時間的本質”的具象化表達。緊接著,當人們注意到那根烤藍秒針如同雪花飄落般滑過表盤時,對于Spring Drive技術的好奇心也便隨之而來。這是什么品種的機芯?它究竟屬于機械還是石英呢?
誕生于2004年的9R系列Spring Drive機芯(比初代雪花面SBGA011早一年面世)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三日動力儲備以及無與倫比的精準度,而這也幫助讓雪花面的整體素質更加趨于完美。
雖說Spring Drive機芯早在1999年就隨精工和貴朵系列腕表登上了商業舞臺,但真正讓它進入冠藍獅世界的轉折點,是其動力儲備從兩天升級到了三天。經過重新設計的機芯不僅性能有了躍升,更在結構上將品牌追求的自然美學一并融入了進來——為了向工坊所在地附近的山脈致敬,機芯的夾板采用了形似山巒的造型設計,這無疑是冠藍獅"以自然為師"的設計理念的又一次詩意表達。
經歷了表盤和機芯帶來的雙重驚艷之后,必然要親自上手把玩一番才能過癮,而這個時候,經過Zaratsu工藝打磨的表殼又將為你帶來第三重震撼。
與44GS系列表殼棱角分明的銳利線條設計不同,雪花面的表殼更像溫潤的鵝卵石,但它依然擁有著一種堪稱凜冽的美——經Zaratsu工藝處理過的表面被賦予了"吞噬光線"的效果,當陽光掠過表殼,拋光的鏡面便會瞬間化作漆黑的深淵,將冠藍獅"光與影的哲學"淋漓盡致地演繹出來。
盡管冠藍獅在過去的十余年里經歷了飛速發展,但任何一位理性的GS粉絲都會告訴你,最經典、最具標志性的冠藍獅腕表一直都是Snowflake雪花面,并且未來很可能依然如此。盡管新系列推出了像“Evolution 9”這樣的表殼形狀、像“白樺樹”這樣的旗艦表款,以及像9RB2和9SA4這樣的新一代機芯,但雪花面依然是GS的入門表款,也是在藝術構想和技術特色方面最容易理解的代表作。
的確,冠藍獅手表以其豐富的色彩和紋理而聞名。但對于剛接觸這個品牌,甚至是剛接觸手表的新人來說,雪花面那簡潔的白色表盤,無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起點。正是這款表讓GS成功進軍國際市場,確立了自己的獨立地位,并最終發展成為如今的知名品牌。時至今日,它依然是高級日常佩戴用表的首選,也是名副其實的現代經典。